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重庆交通学院机械系,1997年更名为交通与汽车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2015年更名为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是重庆交通大学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学院之一。机电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理实融通、学科交叉、特色发展”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服务“五式联运并进”交通新场域,培养未来交通装备新人才。
一、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服务行业地方产业发展
机电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6个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个国际化教育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
2019、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个专业分别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获为重庆市普通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
2020、2021年两个专业分别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4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期检查。
学院专业立足重庆、辐射西南、服务全国,紧密围绕“四个面向”,服务重庆33618产业集群,凝练专业定位与特色,着眼固根本、做强项、抓改革、补短板,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机械类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
二、布局省部级学科平台,服务“五式联运并进”交通新场域
2015年获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17年获交通工程应用机器人重庆市工程实验室,2021年获批公共交通装备设计与系统集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智能运维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机械工程学科支撑“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山区桥梁智能感知与维护”方向。
学院以“交通运载装备”和“工程建养智能装备”为载体,形成了“交通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交通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交通建养智能装备与机器人”4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研究方向,服务未来“五式联运并进”交通新场域。
三、创新跨域交融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多年来,学院依托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以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为契机,以培养“理想坚定、基础扎实、擅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交通装备类优秀人才为目标,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持续改革,构建出思维牵引、科创驱动、多方融合“三层次、四递进、五协同”的跨域交融育人体系。
近五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团体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获学科竞赛国际级奖励1项,国家级奖励71项,省部级奖励400项。
四、实施师生共创场景式项目教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
为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机电学院师生直面产业真实场景问题,基于构建主义理论,提出了师生共创场景式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1)学生能够解决真实场景复杂工程问题
(2)学生能成为超越教师团队的未来产业领军人才
近五年,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在编)各类规划教材8部,获各类省部级一流课程10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2项,获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含重点)10项。
建有重庆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等各类实践基地14个。
五、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助力机电学子行稳致远
学院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建设“先锋引领、成长培育、智引未来、创新创业、陪伴浸润、平安校园”六大育人平台,大力实施“学风优化、素质拓展、就业提升、平安和谐”四大工程,培养未来交通装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