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建校时的运输管理科,1982年设立交通运输管理系,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7年招收交通运输管理方向硕士。1998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面对突飞猛进的产业变革,以学科交叉引领本科教育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健康心灵体魄、无私协作精神”的优秀经管人才。
一、深化“四新”建设,构建学科交叉、“四链”融通的专业体系
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引领教育教学变革,立足交通行业,构建了与新兴产业契合的经管专业群和“四链”融通的专业体系。工程管理专业对标国际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开设了全国唯一“物流管理+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智慧化需要。积极打造数智化工商大类特色班,形成融工通商、多元协同的新商科育人模式。围绕交通数字产业化的需求,推进传统经济学向数字经济新专业转型。近年来学院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立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二、坚持“知识跨界、能力综合”,打造全程多维育人模式的课程体系
以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课程体系设计遵循“整体性、多阶段、递进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方法和应用融入“转型、塑造、再转型、反馈”四个育人阶段,构建“工、商、文交叉+数智+交通”的课程群,培养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近三年学院获批重庆市一流课程10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项,市级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1个。
三、全面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创新思政育人新模式
将美育、劳育等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载体,加强制度设计、组织保障和资源统筹,拓展校内外实践平台,鼓励引导学生投身劳动实践和美育创新,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强志”“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先进做法获得重庆市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
学院在学生社区创建“红路驿站”思政育人品牌,传承“红岩”及“两路”精神,守初心担使命,构建了以“思政课主导、综合素养课支撑、专业课渗透”的课程思政及文化传承体系。近年来,学院6门课程获批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以上的毕业生在中铁、中交、中建等大型企业承担一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超90%,认为毕业生整体素质高、工作责任感强、创新能力突出,在西部地区经管类专业中优势明显。
四、以科研项目为驱动,构建产学研育人新通道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以科研项目为驱动,推进与新加坡叶水福集团、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西部数据交易中心等单位联合培养数字经济、智慧管理专业相关人才。开设行业专家“前沿微课”,与企业联合将实际工程、科研项目纳入毕业设计,产学研育人成效明显。毕业学生快速成长为所在单位技术骨干,部分走上管理领导岗位,有效支撑了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科研训练”融会贯通的“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展面向真场景、围绕真需求、研究真现象、解决真问题、提高真本事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及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师生参与的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200余项,其中获全国奖超100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3项。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等多项荣誉。